All thoughts

追问「不可替代性」不止出现在职场中,在各行各业中这都是个普遍情况,比如供应链们就常会问「欧莱雅凭什么卖这个价,不就是 xx 配 xx 么?」。

通过加减法计算一个行业的成本和利润,催生出了强大的供应链和超级入口(拼多多、 SHEIN之类),这块土地上没有品牌,只有「凭什么卖这么贵」。 ​​​

2024 / 8 / 28

要创造,比起担心创造出来的是垃圾,变得狭隘更为可怕。

When you don’t create things, you become defined by your tastes rather than ability. your tastes only narrow & exclude people. so create.

当你停止创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你所拥有的只剩下你的品味。

而品味会裹挟你,让你排斥他人、变得狭隘。

所以,创造。

2024 / 8 / 7

「出门前让扫地机器人深度清洁,终于有一块分区的赃污程度颜色变淡了。」

「手术顺利吗」

发完这两条讯息有一些恍惚,自己是不是正在变成一只甲虫。

2024 / 7 / 16

突然觉得今年似乎可以写一个 chrome 插件给自己。

2024 / 7 / 16

好不容易提出想要用日式搬家,得到同意后又被约满了。

好了,要亲手毁掉「归属感」。

2024 / 6 / 25

开车以后得到的一个经验,与其猛踩油门,闪转腾挪争取早 5 分钟抵达目的地,远不如提前 5 分钟出门来得划算。

2024 / 5 / 19

在华南见一些品牌方,主流的叙事依旧是「A 平台/渠道现在不行了,量掉得很厉害,利润越来越薄,赚不到钱了。X 在 B 平台/渠道起量起得很快,我跟他们的 XX 是好朋友……」

后面就是找我们打听 X 是怎么起盘的,但是他们从来不关心人家卖的是什么品,买的用户又是谁。他们只关心平台在推什么博主,做什么能有流量扶持。

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或者不相信时代变了。现在不是供不应求的时代,而是没有消费信心,没有消费能力的时代。从来没有货摆到架子上就能开卖的道理,这个时代更需要关心用户。

2024 / 4 / 24

以前觉得小红书是「命」好才能活到今天。

现在想想可能靠一以贯之的「咨询公司」思维做业务才有今天。

2024 / 2 / 23

科技三定律其实很好地揭示了人在寻找「自我认同」时付出了多少努力。

「既得利益者」认为「太阳底下无新事」,然而这恰恰为年轻人们提供了追求「个性」的空间,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

新世界,意味着新规则,这让构建规则的年轻人们进阶成新世界里的利益拥有者。

2024 / 2 / 23

晚上开车回家,准备左拐转入小区,远远地看到左前方似乎有一辆电瓶车,嘟哝了一句「这个人怎么晚上不开灯的。」

一旁的母亲说「马路上都是路灯,我晚上有时候也不开,看得很清楚。」

我说「可是晚上开灯不只是为了把路照亮,还可以让别人看到妳啊。」

说完反应过来,讨论问题对错之前,得先确认对方也把这件事当作一个问题。

2024 / 2 / 23

徕卡用户详细地介绍自己的摄影工作流,以及其中的各种小技巧,如何曝光,如何估焦……晚上真的看到照片时,确实是充满「徕卡」味的标签,但是在这个「徕卡」味面前,之前的那一系列工作流显得如此地私人,如此地「不需要」被人所认知。

「闭嘴。这就是徕卡。」

2024 / 1 / 15

传递「结果」并不意味着传递信息,与传递「结论」也有差异。

我希望的是能传递「facts」,共同讨论,然后得出结论。

可惜有些人只会传递「结果」还会陷入自我感动,认为自己很努力。

2023 / 7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