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10 / 20
我啊,是为了表演足以推翻世界常识的漫才而走上这条路的。但是,我唯一推翻的,只有「努力就会有回报」这句美好的话语。』
这是《火花》里让我十分动容的一句话。努力不一定有回报的例子可谓是数不胜数,在漫才的世界里尤显残酷,漫才师们在台上逗乐观众,回到台下基本都要靠打工维持生计。
Milkboy 是众多相似故事中的一个,因为「想要变得有趣」、「想要被人夸有趣」而从事漫才,成团 12 年一次上电视表演的资格都没争取到。直到 2019 年登台表演前,他们还是在后台默默练习的无名小辈,最终以 681 分 M-1 历史最高分的成绩获得当年的冠军。
推荐观赏:
这一期主题很自然地会想到《爆裂鼓手》,一起来听爵士鼓手 Vinnie Colaiuta 和 Sting 合作的《Seven Days》。
常见的菜谱计量方式时而精准,时而含糊,比如「猪肉 500 克」是否真的需要用厨房用秤来称量,而「盐少许」又是指多少克呢?对此,经过一番讨论,总算是得到了一个让自己豁然开朗的结论,做饭给自己吃的话,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舌头呢?做的过程中,试一下味道不就好了嘛。
食材
番茄:1 颗
小油豆腐
香葱:2 根
蒜:2 瓣
姜:2 片
调料
蕃茄酱
酱油
白砂糖
香油
白胡椒粉
做法
备料
小油豆腐对半切开备用。我用的是祖名的小油豆腐,150 克一袋,当时使用了半袋。一半对半切开,一半没切,实际试吃了之后发现切了之后的油豆腐会更容易入味。如果没有油豆腐的话,换成新鲜豆皮也是可以的。;
番茄切小块。如果想要吃的时候能有保留一部分番茄自身的口感可以跟我一样切小块,如果不想要的话切成丁也是可以的;
香葱切小段备用;
蒜切成泥备用;
姜切成丝备用;
葱姜蒜的取舍和用量看个人喜好调整;
烹调
锅倒入少量油,将切好的油豆腐倒入,新手的话用中小火慢慢煎它,煎成略硬后取出;
补一些油,如果怕油的话可以不补,倒入番茄块翻炒。由于刚才煎过油豆腐,锅本身比较热,因此可以调小火并快速翻炒;
放入葱姜蒜翻炒;
葱姜蒜的香味很快就会释放出来,倒入番茄酱继续翻炒;
如果锅的温度依旧很高,稍作翻炒后就可加入酱油继续翻炒,酱香味出来后就可以加入清水,没过所有食材;
放入煎好的油豆腐,大火煮开,此时记得要试一下味道,喜欢咸口的可以补一点酱油,喜欢甜口的则可以补一点糖。确认味道之后,调成中小火,盖上锅盖焖煮,让将灵魂注入油豆腐;
差不多 10 分钟后就可以试吃一下,看油豆腐是否已完成了灵魂注入。确认之后,可以先将油豆腐盛入碗内;
茄汁可以依据个人口味喜欢加入香油和白胡椒粉,煮开后倒入淋到油豆腐上。懒的话,可以在上一步的时候整体盛入碗中即可;
在这期节目 中,孟波与黄海围绕「品牌」进行了一番讨论。
很遗憾,在我们这片土壤上,似乎很难理解「品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消费者对品牌的喜好,体现在对民族、国家的刻板印象之上,比如「德国车可靠,日本车省油」。
而最近的十年,因为技术的发展和供应链的透明化,品牌更是被污名化为「智商税」,去喝一杯咖啡相信妳也会遇到一位朋友跟妳分析「这家店卖得有点贵,一杯咖啡 xx 元,就算它一个月房租 xxxx 元,咖啡豆 xx 元,机器一次性投入 xx 多元……」
消费者如此,做品牌的也是如此。他们相信只要产品具备某种功能性利益就会被消费者认可,并能在市场上享有广泛的声誉。于是他们着眼于生产「更加捕鼠器」,压低供应链成本,通过注意力份额营销扩大品牌声量,最终梦想快速获得大量营收。
加上如字节之流的催化,让他们以为一切营销链路清晰可控,并能在自己的掌握下进一步提升效率。殊不知,自己和消费者一样,不过是被「投喂」给算法的素材而已,差别在于品牌方出卖的是产品,内容素材和营销费用,消费者出卖的是自己的时间和工资。
然而「更加捕鼠器」从来不是护城河,尤其在中国,总有平替出现,最终变成红海。消费者的身份意识也在觉醒,他们会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来展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这对品牌而言才是更深的护城河。
世界一直在发生变化,这时候可能更需要沉下心来去思考什么才值得自己将心注入。
祝福大家。